大會議程

2016兩岸濕地聯合研討會預定議程

2016/05/10壁報展示順序有些微變動,請與會者留意。
最新大會議程更新(PDF連結)!!!


大會演講 講者與引言人介紹(持續更新中)



魏國彥 署長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博士,1953年出生,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學博士。自1994年於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擔任教授,並自2001年起於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與大氣系許晃雄教授聯合開設地球系統導論及編寫出版「全球環境變遷導論」,亦為國內第一本「全球變遷」大專用書,於2014年接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陳繼鳴 分署長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現任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1987年畢業於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1989年通過公務人員都市計畫科高等考試,1996年獲派英國Reading University 進修,2002-2004年擔任行政院林盛豐政務委員辦公室秘書,2007年接任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2015年接任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

劉文清 院士 (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文清所長,1954年生,希臘克里特大學健康科學院博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技術和應用研究,開展了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方法創新研究,研發了系列環境監測儀器設備並實現產業化,系統集成了大氣污染立體監測技術並進行應用示範,開拓了我國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新領域。已獲42項發明專利授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發表SCI收錄論文160餘篇。研究成果“空氣質量和污染源環境光學監測技術系統與應用”和“大氣環境綜合立體監測技術研發、系統應用及設備產業化”分別獲2007和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獲201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志峰 院士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志峰院長,1963年生,北京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博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水沙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1992年到北京師範大學任教,1995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4部,發表SCI論文120餘篇。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廣仁 秘書長 (中國濕地保護協會)


馬廣仁,中國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主任,教授級高工。主要研究領域為濕地保護與管理。他組織完成了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組織編制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國家濕地公園系列管理制度和規範、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和預警方案等;組織開展濕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組織起草《濕地保護條例》並開展相關法律制度論證;組織出版《中國濕地報告》、《濕地保護管理手冊》等;組織實施中美、中澳、中德以及全球環境基金等有關濕地保護的國際合作專案。

林幸助 教授 (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特聘教授)
現任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榮譽特聘教授,兼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生態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曾任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主任兼所長,以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所合聘教授。研究地點遍及全臺灣海洋沿岸、濕地、高山與平地溪流及金門、東沙與南沙各離島,研究地點從海拔2000公尺武陵高山溪流生態系至深海1400公尺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生態系。具體貢獻是不僅將國內生態保育研究提升至生態系統層級,建立生態監測標準作業程序,亦致力將臺灣特殊多樣水域生態系研究成果推展至國際。曾獲國際全球環境變遷START年輕學者研究獎、國科會研究獎、中國生物學會研究獎、國立中興大學特殊貢獻獎、行政院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國立中山大學傑出校友獎。獲邀擔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亞太地區評估報告之主要作者,是臺灣唯一應邀者;獲邀參加全球自然保育聯盟(IUCN) 紅樹林專家群組。

楊磊 教授 (台灣濕地學會常務理事、臺灣海洋污染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


楊磊教授1990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獲得環工博士學位。他目前任職於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兼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楊教授目前亦擔任臺灣濕地學會常務理事、臺灣濕地保護聯盟理事及臺灣海洋污染防治協會理事長。他曾擔任過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系主任,以及國立中山大學國際事務處歐盟中心主任。楊磊教授所任職的國立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長期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進行人工濕地廢水處理的相關研究計畫項目,並於2008年起至今,一連共同舉辦過七屆的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楊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於人工濕地廢水處理生態工程技術,尤其是在鹹水型人工濕地的研究領域。此外,對於海岸濕地生態系的生態復育技術,尤其是在紅樹林海岸濕地生態系,亦多有研究。楊磊教授目前亦積極參與臺灣的水資源環境教育及濕地環境教育之推展工作,共同為臺灣的環境教育,盡一份心力。楊教授不但是臺灣目前從事於人工濕地生態工程技術研究及實務工作的資深專家學者,對於臺灣自然濕地的保護、保育及復育等工作,亦積極參與。


陳克林 主任 (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


陳克林,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1979年到原國家林業部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工作,先後任處長、副司長。1996年至今到濕地國際工作,負責濕地國際在東北亞地區的工作並主持中國辦事處工作。發起建立“濕地公園”、“濕地學校”,廣泛開展教育活動,普及濕地知識,提高公眾意識。主持編輯出版《中國自然保護區》《中國濕地植被》、《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指南》、《社區參與濕地管理》、《黃渤海濕地與遷徙水鳥研究》、《濕地經濟效益評價》、《地球之腎》、《若爾蓋濕地回復指南》《中國濕地百科全書》等書,發表論文10餘篇。

吳振斌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吳振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水體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水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國務院科技突出貢獻津貼獲得者,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生物學分會理事長,歐洲聯盟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評審委員。

長期從事水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以專案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先後主持國家“八五”科技攻關、歐洲聯盟重大國際科技合作專案、中科院“重要方向性專案”、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水專項等數十項科研課題。主持研發了以複合垂直流為基本流程的人工濕地新工藝,深化並發展了以水生植被恢復為核心的水體生態修復系列技術。以通訊或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0多篇,以第一發明人獲專利30餘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9項。
吳振斌研究員積極投身於兩岸人工濕地和生態工程技術交流。自2000年開始,與臺灣中山大學楊磊教授等發起籌備舉辦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 2008年至今,已舉辦了七屆,會議主題逐漸深化,主辦單位和參會人員不斷增加,現已成為兩岸生態環境科技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促進了兩岸有關單位和人員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